Copyright © 汕尾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567号
2025-01-08
在汕尾,有一道美食承载着浓浓的年味与家的温暖,它就是大粒参。每至除夕夜,海陆丰部分地区的人家,饭桌上定会端出这道独具特色的年夜菜。大粒参虽名为 “参”,实则与海参并无关联,却以其丰富的食材、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醇厚的口感,成为汕尾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家乡味道,寓意着 “一团和气”,为阖家团圆的时刻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汕尾,这座位于广东东南沿海的城市,历史源远流长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就有先民在此渔猎耕耘,繁衍生息。汕尾的发展与海洋紧密相连,汕尾港在宋初成为商埠,至清康熙年间,已然成为粤东著名的渔港、商港以及商品交贸中心。清末民初,汕尾商业繁荣,外圩商人云集,众多商号更是开启连锁经营模式,涉及汕头、广州、泉州、上海等地,彼时汕尾人口繁盛,财政收入可观,在海丰县占据重要地位。
正是在这样繁荣的渔港、商埠经济背景下,汕尾的美食文化蓬勃发展。大粒参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,孕育于当地丰富的饮食传统之中。它的诞生,或许源自汕尾人对食材的巧妙搭配与创新尝试。早期,汕尾百姓以海捕收获与农耕产物为基础,将常见的猪肉、鱼虾等食材精心组合,经过不断改良烹饪方式,最终形成了这道寓意美好、口感独特的大粒参。虽无确切典籍详细记载其起源,但从汕尾的历史发展与饮食传承来看,它承载着数代汕尾人的生活智慧,在岁月流转中,成为当地逢年过节、婚嫁喜事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佳肴,延续至今,依旧散发着浓郁的家乡味道。
大粒参的食材选料极为考究,每一样都承载着汕尾的山海风味。猪肉是主角,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或前栏肉为佳,肉质鲜嫩多汁,为大粒参奠定醇厚的肉香基底。其挑选大有门道,需新鲜无异味,纹理清晰,手触有弹性,如此方能保证口感。
鱼虾干亦是关键配料,虾干多选用本地新鲜海虾晾晒而成,色泽红润,虾味浓郁,富含蛋白质与微量元素,为大粒参注入大海的鲜甜。鱿鱼干讲究肉质厚实、干爽无霉,泡发后柔韧有嚼劲,来自汕尾海域的鱿鱼干,因独特的海域环境,风味独具,能为菜品添上一抹独特的海味。
马鲛鱼浆则是大粒参的灵魂辅料,选取新鲜马鲛鱼,去骨、去皮后手工捶打,直至鱼肉起胶,保留了鱼肉的原汁原味,又赋予大粒参细腻爽滑的口感,与猪肉、鱼虾干完美融合,丰富了味觉层次。大地鱼粉作为调味担当,由烘烤后的大地鱼研磨而成,只需少许,就能让鲜味瞬间升华,浓郁的鱼香在舌尖散开,尽显汕尾人对鲜味的极致追求。此外,冬菇的醇厚、胡椒粉的辛香、生抽的咸鲜,每一味调料、每一种食材皆各司其职,共同谱写出大粒参的美味华章。
制作大粒参宛如一场精细的艺术创作。首先是食材预处理,将香菇、虾米、鱿鱼干温水泡发后,切成均匀细粒,分别入锅,以小火慢炒至香气四溢、色泽金黄,此时食材的鲜香被充分激发,铲出备用。猪肉切成丁状,加入适量盐、胡椒粉、铁脯粉、生抽,抓拌均匀,让每一粒猪肉都裹满调料,入味三分。接着,把处理好的马鲛鱼浆加入猪肉丁中,反复敲打、搅拌,直至二者紧密相拥,起胶上劲,这一步是口感紧实、弹牙的关键。
而后,将备好的香菇、虾米、鱿鱼干等食材倒入,双手不停翻拌、揉搓,如同一场默契的舞蹈,直至所有食材融为一体,形成富有黏性的肉团。此时,取适量肉团,在掌心来回滚动,揉成鸡蛋大小的球状,圆润饱满,寓意团圆。再将肉丸轻轻裹上一层地瓜粉桨,地瓜粉的细腻为肉丸披上一层轻薄的 “外衣”,既能锁住内部鲜味,又能在油炸时造就酥脆外皮。
入锅油炸,油温控制在五成热最为关键,过热易焦糊,过凉则吸油失味。肉丸沿着锅边缓缓滑入,瞬间热油翻滚,肉丸在其中慢慢变色,直至金黄浮起,捞出控油。炸制后的大粒参,既可直接装盘,品尝那外酥里嫩、鲜香四溢的原始风味;也可进行二次加工,放入砂锅,加入蒜末、生抽、水,小火慢焗,让汤汁的醇厚渗透进每一寸肉丸,成就一道软烂入味、香气扑鼻的红烧大粒参,令人回味无穷。
刚出锅的大粒参,宛如一颗颗闪耀的金球,色泽金黄灿烂,表皮微微酥脆,泛着诱人的油光。其形状圆润饱满,大小恰似鸡蛋,握在手中,沉甸甸的分量满是实在。轻轻咬上一口,首先触碰到的是那薄而脆的外皮,“咔嚓” 一声,仿佛奏响美味的前奏,瞬间唤醒味蕾。紧接着,软糯嫩滑的内里在齿间散开,猪肉的醇厚、鱼虾干的鲜香、马鲛鱼浆的细腻以及冬菇的馥郁,诸多滋味如烟花般在口腔中绽放,交织出一曲和谐的美味交响乐,每一口都饱含着汕尾独特的山海风味,浓郁醇厚,令人陶醉。
若是选择二次加工后的红烧大粒参,那又是另一番风味。砂锅焗制后,大粒参吸饱了浓郁的汤汁,变得更加软烂入味。入口即化的口感,让鲜味与咸香进一步升华,轻轻一抿,肉香四溢,汤汁的醇厚在舌尖上蔓延开来,伴随着淡淡的蒜香,直冲脑门的满足感,让人欲罢不能,吃罢一个,筷子便迫不及待地伸向第二个。
汕尾的食客们对大粒参更是赞不绝口,当地老人回忆起往昔岁月,大粒参作为宴席上的 “贵客”,总是压轴登场,那一口熟悉的味道,承载着几代人的过年记忆,是团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,象征着家的温暖与亲情的凝聚;年轻人则在品尝中,被这独特风味所征服,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小酌,大粒参都是餐桌上的宠儿,成为他们向外地朋友推介汕尾美食的 “金字招牌”,一口大粒参,让汕尾的味道深深烙印在每一个食客心间。
大粒参作为汕尾地区的传统美食,不仅美味可口,更以其亲民实惠的价格广受大众喜爱。在当地的市场、餐馆,或是寻常百姓的餐桌上,它都占据着一席之地。
大粒参价格亲民,原因诸多。其一,食材虽丰富,但多为本地所产,如猪肉选用本地养殖猪,鱼虾干来自汕尾海域捕捞晾晒,马鲛鱼浆用新鲜马鲛鱼制成,就地取材降低了运输与采购成本。其二,制作虽精细,却多依靠传统手工,家庭传承或本地厨师代代相授,人力成本相对可控。再者,汕尾当地消费水平与大城市相比不算高,美食定价契合本地居民日常消费能力,也让外来游客深感实惠。
市场上,按品质、分量、制作场所不同,大粒参价格略有差异。在普通小餐馆、小吃摊,一份常规分量(约 4 - 6 颗)的大粒参,售价在 20 - 30 元,多为简单油炸后直接售卖;若在一些酒楼、餐厅,经过精细二次加工,如砂锅焗制、搭配精致摆盘,一份同样分量的红烧大粒参,价格在 30 - 50 元,适合宴请宾客。在汕尾的传统市场,按斤售卖的生大粒参半成品,每斤 20 - 30 元不等,市民买回家自行烹饪,经济实惠又充满乐趣。遇上逢年过节,市场需求增大,价格波动也不过几元幅度。
购买大粒参时,若是游客想品尝地道风味,不妨前往汕尾老城区的街边老店,像二马路、三马路附近的传统小吃铺,能以实惠价格买到刚出锅的热乎大粒参;若是批量采购作为伴手礼,可去大型海鲜干货市场,挑选品质上乘、包装精美的成品,价格透明合理,还能享受一些批发优惠,将汕尾的美味轻松分享给亲朋好友。
大粒参虽美味,但食用时也有些许讲究。中医认为,大粒参食材丰富,营养充足,食用后不宜立即食用性质寒凉的食物,如西瓜、苦瓜、绿豆等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,影响消化吸收。由于大粒参中猪肉、鱼虾等食材富含蛋白质,与富含鞣酸的食物,如柿子、山楂、茶叶等同食,可能会在体内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,导致肠胃不适,因此食用大粒参前后 1 - 2 小时内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。另外,大粒参口感醇厚,食用时应避免搭配过于辛辣、油腻或甜腻的食物,以免掩盖其本身鲜美滋味,加重肠胃负担。
特殊人群食用时更需谨慎。老年人肠胃功能较弱,若伴有消化不良、腹胀等湿气重的症状,或是体质虚寒、肾虚、实热者,不宜过量食用大粒参,应先咨询医生建议;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,过量食用可能积食,建议少量食用;痛风患者则需注意,因大粒参含有鱼虾干等食材,嘌呤含量相对较高,食用后可能诱发痛风发作,应根据自身病情,谨慎选择。合理饮食,科学享用大粒参,才能尽情品味汕尾这道独特美食带来的快乐。
大粒参,这道汕尾独有的美食,不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汕尾历史、文化与情感的寄托。它承载着汕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对团圆时刻的珍视。从古老渔港的繁华,到寻常百姓的餐桌,大粒参见证了岁月变迁,传承着先辈的智慧与匠心。
如今,随着汕尾旅游业的发展,大粒参正走出家乡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愿这颗汕尾美食明珠愈发璀璨,吸引更多人前来探寻它的美味。下次您踏上汕尾这片土地,别忘了寻一家老店,点上一份大粒参,让这醇厚鲜香在舌尖绽放,感受汕尾独有的饮食风情,开启一场难忘的美食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