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尾海丰县简介

2024-12-27

海丰溯源: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

海丰县,宛如一颗镶嵌在广东省东南部沿海、汕尾市北部的璀璨明珠,其历史源远流长,文化底蕴深厚。关于海丰置县的时间,学界存有两种说法:其一为汉代设立;其二是东晋咸和六年(公元 331 年),从博罗县析出设立海丰县。无论哪种说法属实,都无疑见证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建制史。

早在 5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、晚期,先民们便已在海丰东南沿海聚居生息,开启了这片土地的文明曙光。那时的他们,逐水而居,以渔猎、采集为生,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中,创造出了原始而质朴的文化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海丰地区历经了夏、商、周至春秋战国的漫长岁月,作为 “百越” 民族的一部分,这里被视作 “南蛮” 之地。不过,也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,海丰南部因出土的青铜短剑、铜矛、铜锌等文物,印证了此地曾发生过重大战事,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厚重的历史色彩。

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 214 年),秦平百越,海丰被纳入南海郡的管辖范围,虽当时尚未设立县治,但已开启了与中原王朝紧密联系的新篇章。此后,海丰在历史的长河中,随着朝代的更迭,行政区划不断调整。隋文帝开皇十一年(591 年),海丰属循州,后在大业年间(605 年 - 617 年)改属龙川郡;唐代,海丰多次经历行政区划变动,最终在唐乾元元年(758 年)稳定为海丰县;五代十国时期,海丰为南汉所辖,循州被改名为祯州。北宋真宗天禧五年(1021 年),因避讳而改祯州为惠州,海丰县随之属广南东路惠州;神宗熙宁年间,海丰设八都保,强化地方管理。元代,惠州设为惠州路,海丰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;明代,海丰设有三马驿与海丰千户所,加强军事防御,嘉靖年间,海丰东部与惠来都合并设置惠来县,版图有所调整;清代,海丰仍属惠州府,雍正年间版图进一步分化,但总体保持稳定,同治年间,汕尾海关的设立更是标志着海丰对外贸易的兴起。

辛亥革命后,海丰的行政区划频繁变更。1914 年至 1920 年,属潮循道;1930 年代,先后隶属国民党广东东江绥靖委员公署和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,海丰成为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摇篮之一。1922 年,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成立团支部,次年成立地方委员会;1925 年,中共海陆丰地方委员会成立,彭湃担任书记;1927 年,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建立,成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,为中国革命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抗日战争时期,中共地下党在海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;1943 年,海丰遭遇春旱饥荒,国共两党携手援助,缓解荒情,同年,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,为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。

直至 1949 年 11 月,海丰县全境解放,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。此后,其行政区划多次调整,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。1955 年,属惠阳专区;1958 年,改属汕头专区;1983 年,重归惠阳专区管辖;1988 年,汕尾地级市建立,海丰隶属汕尾市。在这一系列的变迁中,海丰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发展活力,宛如一位历经沧桑却愈发睿智的长者,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,展望着未来的辉煌。

人口新貌:活力汇聚的海丰人家

当今的海丰县,人口格局呈现出新的态势。截至 2022 年末,全县户籍人口达到 77.97 万人(不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四镇),常住人口为 74.18 万人,城镇化率高达 68.89%。从户籍人口数据来看,当年出生人口 6270 人,出生率 7.51‰,死亡人口 2318 人,死亡率 2.78‰,人口增长 3952 人,自然增长率 4.73‰;常住人口方面,出生人口 4965 人,出生率 6.84‰,死亡人口 2160 人,死亡率 2.98‰,人口增长 2805 人,自然增长率 3.87‰。

改革开放后,海丰县人口总量增长迅速,同时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增多,人口流动呈现两大显著趋势:一是从乡村向城镇流动,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,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、教育资源与生活条件,纷纷涌入城镇,使得城镇人口占比持续攀升;二是向经济活跃地区外流,凭借毗邻港澳、处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的优越地理位置,部分海丰人前往珠三角、港澳等地闯荡,为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搭建起桥梁。

海丰县户籍人口分属于 29 个民族,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有 2529 人,占全县人口总数的 0.33%,涵盖畲族、壮族、苗族、回族、蒙古族等 28 个少数民族。这些少数民族多为散居人口,大多是因婚嫁和务工、经商迁入。在各少数民族中,人口超过 100 人的有壮族、苗族、瑶族、土家族,他们为海丰的多元文化注入了独特魅力。

海丰还是著名侨乡,约 40 万人在香港地区,出于交流需要,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,与珠三角城市交流频繁,年轻人基本都能讲白话。全县 90% 以上居民讲闽南话,成为共同交际语言和中小学校的校园用语,使得海丰渐渐成为闽南话和白话双方言地区,而客家话、尖米话等弱势方言使用人日渐减少。此外,境内还保留着一种属于中州音韵系统的官话,即 “正字”,在海陆丰的 “正字戏” 和 “西秦戏” 中,其唱念至今仍使用 “正字” 音,在民间道坛做法事和祭祀唱礼时,也常常用到 “正字” 音。20 世纪 80 年代后,随着改革开放和人口流动,普通话渐渐兴起,进入 21 世纪,全县已通行普通话,语言的多元与交融,恰似海丰人口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。

景韵天成:海丰的自然与人文奇观

(一)海丰八景:古韵悠悠的山水诗画

海丰八景,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,承载着岁月的痕迹,散发着迷人的古韵。“莲峰叠翠”,作为八景之首,其北部和西北部山峦层叠,莲花山脉主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,傲然挺立,海拔达 1337.3 米,峰峦之上,林木郁郁葱葱,滴翠流绿,仿佛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仙境。莲花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,更是佛教圣地,鸡鸣寺便坐落其间。这座始建于明崇祯六年(1633 年)的古寺,由高僧印真和尚募款修建,左濒 “莲峰叠翠”,右邻 “银瓶飞瀑”,坐西向东,面前是开阔的 “红花地”,茂林修竹环绕,山环水绕,清幽雅致,虽历经烽火,却依然香火不断,吸引着无数信徒与游客前来祈福、赏景。

与 “莲峰叠翠” 相映成趣的是 “银瓶飞瀑”,银瓶山作为莲花山脉的向南延伸,恰似一座拔地而起的银瓶,四时茶香四溢,瀑布如练,从千仞峭壁上飞泻而下,水花四溅,气势磅礴,其壮美之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海城东部的龙津河,孕育了 “龙津渔唱” 的美景。龙津河发源于银瓶山,一路蜿蜒,汇聚各方水源,河水曾清澈幽深,鱼虾成群,往昔渔船穿梭其间,渔民撒网捕鱼,鱼唱水歌,此起彼伏,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渔家画卷。明代天顺七年(1463 年)始建的龙津石桥,横跨河上,宛如一条巨龙卧波,不仅为龙津河增添了几分古朴韵味,更是赏听渔歌、观览水景的绝佳之处。虽历经岁月沧桑,河道曾淤积污染,但经过海丰县的大力整治,如今龙津河已重焕生机,碧水悠悠,两岸绿意盎然,成为人们休闲漫步的好去处,1998 年还被省命名为 “环保教育基地”。

“丽江月色” 则展现了海丰的温婉柔美。赤岸河在海城东郊 5 公里处分流,西溪潺潺流淌至鹿境,汇入丽江。每当月明之夜,月光倾洒,江面上波光粼粼,仿若无数碎银闪烁,朗月印江心,水天相接,如梦如幻,令人沉醉其中,诗意满怀,仿若置身于古人笔下的唯美意境。

万寿寺的 “万寿晓钟”,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。万寿寺原址在汕尾海丰城西部,南宋景炎三年(1278 年)改建于县城北侧,明末清初,因原户部郎中黄守谦府第充作逆产,顺治八年(1651 年)将其北侧改建为万寿寺,并铸一生铁钟,重达 200 余公斤,钟上铸有 “阿弥陀佛”“风调雨顺” 等铭文。每日清晨,钟声悠扬,响彻十里,唤醒沉睡的古城,僧人们的早课梵音与钟声交织,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一抹空灵的禅意。

此外,位于深汕区的 “凤河晚渡”“海门潮声” 以及汕尾市的 “长沙夜雨”,虽地域有别,却同样各具魅力,与海丰县内的五景共同勾勒出海丰地区山水奇媚、古迹神幽、山川灵秀的绝美风貌,吸引着八方来客探寻其中的诗意与故事。

(二)红色圣地:铭刻历史的热血丰碑

海丰,这片红色的土地,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,红宫红场旧址便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。红宫始建于洪武十二年(1379 年),原是一座学宫,坐北朝南,棂星门、泮池、大成门、大成殿和东西庑等建筑错落有致,大成殿建筑面积 240.7 平方米。1927 年,在中国革命的关键节点,这里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,学宫自此改称 “红宫”,红场与之相邻,成为了革命集会、宣传的重要阵地。走进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,一件件珍贵文物、一幅幅历史照片映入眼帘,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年代,彭湃等革命先辈们在此振臂高呼,为了理想与自由,点燃了星星之火,让红色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。

方饭亭,位于海丰县城北面的五坡岭上,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建。亭前五级台阶、月台布局规整,中心矗立着重檐攒尖顶亭,通高 9 米,后侧庑殿顶小石亭内竖有文天祥画像碑。当年文天祥方饭五坡岭,不幸被捕,其英勇不屈的气节成为后世楷模。方饭亭静静矗立,在海风的吹拂下,传颂着英雄的故事,让爱国情怀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。

赤山约农会旧址,见证了早期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。这里曾是农民们团结一心,反抗压迫,争取权益的摇篮,为后来波澜壮阔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,展现了海丰人民敢为人先、勇于抗争的精神风貌。

(三)生态乐园:畅享自然的休闲胜地

莲花山森林公园,恰似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海丰北部。作为莲花山脉主峰所在地,海拔 1377 米的高峰直插云霄,主峰方圆 5000 多公顷,山峦连绵起伏,峡谷幽深险峻,飞瀑如银河落九天,松林似波涛翻涌,集 “雄”“奇”“秀”“幽” 于一身,被誉为 “粤东第一峰”。1995 年成立的省级森林公园,森林景观独特奇异,古木参天蔽日,怪石嶙峋林立,沿着游览路线前行,玉龙喷须、三井回音、湘子桥、莲花山十八瀑、如来盘石等景点依次呈现,仿佛步入世外桃源。山间云雾缭绕,岚雾升腾,空气清新得仿若被水洗过一般,富含负氧离子,是城市人远离喧嚣、回归自然、修身养性的绝佳去处。

水底山旅游度假区,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。这里山水相依,绿意盎然,度假区内配套设施完善,既能让游客尽情享受徒步山林、亲近自然的野趣,又能在舒适的住宿环境中放松身心,无论是家庭出游还是团队拓展,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时光。

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,位于大湖镇高螺村,是候鸟的天堂。这片广袤的湿地,水草丰茂,鱼虾肥美,每年秋冬季节,数以万计的候鸟迁徙至此,它们或翱翔天际,或栖息浅滩,或觅食嬉戏,场面蔚为壮观。黑脸琵鹭、卷羽鹈鹕等珍稀鸟类的身影不时闪现,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灵动之美,也让前来观鸟的爱好者们大饱眼福,沉醉在大自然的生态和谐之美中。

舌尖海丰:品味传统的饕餮盛宴

(一)小吃三剑客:海丰风味的经典代表

在海丰琳琅满目的美食世界里,小米、牛肉饼和菜粿堪称 “小吃三剑客”,是海丰风味的经典象征。

小米,这道海丰最负盛名的小吃,宛如一位身着精致外衣的娇俏佳人。制作时,需选用上等的番薯粉,用适量开水搅匀,精心制作成薄而有韧性的饺子皮。内馅更是讲究,精选的五花肉,肥瘦相间,搭配大地鱼粉、盐、糖等佐料,经传统工艺巧妙调制,包成一个个如小荷包般玲珑可爱的饺子,海丰方言称之为 “小米”。蒸熟后的小米,颗颗饱满晶莹,犹如黑珍珠般散发着诱人光泽。趁热蘸上特制佐料,放入口中,外皮软糯顺滑,内馅鲜香四溢,瞬间征服味蕾,让人欲罢不能。

牛肉饼,则是海丰美食中的硬汉。它只选用新鲜无注水的牛腿肉,佐以适量配料,经传统手工千锤百炼而成。与常见的牛肉丸不同,海丰牛肉饼呈扁扁的形状,看似朴实无华,实则暗藏玄机。其精髓在于那一碗汤,手打牛肉 Q 弹爽滑,汤中融入胡椒面,不仅去腥增香,还具有驱寒去湿热的功效。在寒冷的日子里,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饼汤,一口肉饼,一口热汤,暖意瞬间传遍全身。

菜粿,又称菜包粿,恰似一艘艘满载美味的小船。以刚刚收成的早稻粘米为原料,打磨成细腻的米浆,用温水搅拌均匀后,在火锅中煮成糕状,待手指轻按不粘手时,取出搓揉成富有弹性的垛皮。馅料更是丰富多样,五花肉、凉薯、芹菜、橄榄菜、鱿鱼丝、炒熟的芝麻和花生米等食材相互交融,散发着浓郁的复合香气。包好后的菜粿,或直接蒸熟,或再煎至外皮金黄酥脆,入口皮薄馅多,嫩滑喷香,蘸上些许调味酱料,每一口都是满满的享受。

在海丰,若想品尝到最地道的 “小吃三剑客”,有几家店铺不容错过。位于海丰美食街中段的金百味美食坊,是本地颇具规模且注重品牌传承的老字号。这里的小米肥而不腻,牛肉饼嚼劲十足,环境卫生也令人放心。而梅陇的菜粿更是声名远扬,据说当地早餐多食菜粿,皮弹牙,内馅有黄豆芽、鱿鱼、猪肉、花生等,口感层次丰富,深受食客喜爱。

(二)特色全席:丰富多样的美食宝藏

海丰的美食宝藏远不止 “小吃三剑客”,丰富多样的特色全席,更是展现了这座城市饮食文化的多元与深厚。

海丰濒临大海,海鲜自然是餐桌上的常客。每日清晨,渔港码头便热闹非凡,新鲜捕捞上岸的鱼虾蟹贝琳琅满目。清蒸石斑鱼,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鱼肉的鲜嫩与原汁原味,只需葱姜蒜等简单调料点缀,入口鱼肉鲜嫩爽滑,清甜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;白灼虾,将鲜虾在沸水中快速焯熟,虾肉紧实 Q 弹,蘸上少许酱油,鲜香之味愈发浓郁;还有蒜蓉蒸扇贝、葱姜炒蟹等,每一道海鲜菜肴都凝聚着大海的馈赠,让人品尝到大海的鲜美与醇厚。

擂茶,这一古老而独特的饮品,承载着海丰的历史与文化。在海丰,擂茶的制作颇具仪式感。闲暇之时或有客来访,海丰妇女便会熟练地拿出陶制牙钵,抓一把洗净的茶叶和生芝麻放入钵内,稍加润湿后,双手紧握半米长的茶槌,频频舂捣、旋转,直至茶叶与芝麻化为细腻碎泥,再加入几颗粗盐,冲入沸水,盖上盖子静候片刻。一碗热气腾腾的擂茶便大功告成,用碗盛之,茶汤色泽黄绿,香气扑鼻,抿上一口,茶香、芝麻香与淡淡的咸味相互交融,生津止渴,解除疲乏。日常待客时,还会加入炒油麻、炒米花、炒花生等,称为 “炒米茶”“油麻茶”,口感更加丰富。

海丰的粿品家族庞大,除了菜粿,还有诸多各具特色的粿品。如发粿,在重大节日或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,寓意着发财、好运,其口感松软绵密,带着淡淡的甜味;甜粿,以糯米粉、红糖等为原料,经长时间蒸煮,色泽红亮,质地软糯香甜,是当地人喜爱的甜品之一;还有用艾草制作的艾粿,散发着独特的艾草清香,吃起来清新爽口,具有祛湿散寒的功效。

此外,海丰还有诸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。猪脚圈,形似圆圈,外皮酥脆,内馅是软糯的糯米、香菇、虾米等食材,一口咬下,外酥里嫩,香气四溢;陆丰咸茶,与海丰擂茶略有不同,其口味更重,加入了更多的花生、芝麻等坚果,香气浓郁,口感醇厚;还有狗毛糕、草粿、油麻糊等甜品,以及各类用新鲜食材熬制的靓汤,每一道美食都蕴含着海丰人民的生活智慧与对美食的执着追求,让人在品尝中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。

海丰印象: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活力之城

海丰县,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与多元文化的土地,宛如一颗镶嵌在粤东沿海的璀璨明珠,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。从古老的置县传说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,海丰的历史长卷中,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;从别具风情的海丰八景到庄严肃穆的红色圣地,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,勾勒出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卷与精神丰碑;从经典的 “小吃三剑客” 到丰盛的海鲜全席,美食的韵味在舌尖舞动,演绎着海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。

如今的海丰,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,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。古老的街巷里,传统手工艺店与时尚咖啡馆相邻而设;热闹的集市中,古朴的叫卖声与现代的流行音乐交织共鸣。海丰人民,用勤劳与智慧,传承着先辈的精神,开拓着未来的道路,让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如果你渴望一场远离喧嚣、探寻历史、品味美食的旅行,海丰绝对是理想之选。来吧,走进海丰,感受它的独特魅力,让心灵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得到滋养与升华,开启一场难以忘怀的风情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