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© 汕尾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567号
2025-04-07
在广东省东南部沿海,莲花山南麓,珠江三角洲东岸,有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—— 汕尾。这里拥有 455.2 公里的大陆沿海岸线,2.39 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内海域面积 ,海洋资源得天独厚,881 个岛屿如珍珠般散落海上,12 个渔场孕育着无尽的鲜美。它不仅有着迷人的滨海风光和浪漫的海滨风情,还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,是一座美食的天堂。
汕尾,这座融合了闽南文化、潮汕文化、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城市,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元。当各地美食文化在此交融碰撞,便诞生出了独具特色的汕尾小吃。这些小吃,是汕尾人生活的一部分,也是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记,每一口都饱含着汕尾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韵味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同探寻汕尾不可错过的十大小吃,开启一场味蕾上的汕尾之旅 。
薄饼,堪称汕尾小吃中的 “百变星君”,一张薄如蝉翼的饼皮,包裹着世间百味,甜咸两种口味,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味蕾。
制作薄饼的第一步,便是制作那薄而韧的饼皮。师傅选用优质的高筋面粉,掺上温水和酵母,在夜晚揉和好,让面团经过一夜的发酵,充分唤醒面粉的活力。第二天清晨,师傅从盛着面的大缸里,抓起一块面团,使巧劲扭着,然后迅速擦在热度适中的锅里,瞬间拉开面团,一层薄薄的面便沾上了锅,稍加修补,一张薄饼皮就诞生了。这看似简单的操作,实则需要多年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,非一般人所能驾驭 。
咸薄饼的内馅堪称一场食材的狂欢。将豆芽、芹菜、蒜、葱等蔬菜洗净切好,放入锅中炒熟盛起。接着,把鲜墨鱼、猪肉、腊肠、虾肉等食材也依次炒熟,加入适量的生油、盐、调味精和汕尾特有的 “铁脯烀”(一种鱼粉,能增添独特的鲜味)。最后,将所有的蔬菜、海味、肉和调味料混合在一起,再次炒热。此时,各种食材的香味相互交融,散发出诱人的香气。用四到五块薄饼皮包上满满一勺内馅,左右两边折一下,再卷起来,一个咸薄饼就大功告成了。咬上一口,蔬菜的爽脆、海鲜的鲜美、肉类的醇厚以及 “铁脯烀” 的独特鲜味,在口中交织碰撞,激活了舌头每寸味蕾的感知,让人欲罢不能。
甜薄饼则是甜品爱好者的福音。准备好白糖、红糖、赤砂糖、芝麻、麻成、豆酥、贡糖、果酱等食材作为内馅。由于麻成、豆酥、贡糖等是块状的硬物,需要先包上干净的布,用重实的木条将它们敲碎。在薄饼皮上依次放上这些内馅,再加上莲蓉、咸蛋黄、叉烧等,抹均匀后卷起来。甜薄饼的口感丰富多样,既有芝麻、麻成的香脆,又有豆酥、贡糖的甜蜜,还有莲蓉的细腻、咸蛋黄的咸香和叉烧的醇厚,甜咸交织,令人回味无穷 。
在汕尾的海鲜世界里,虾姑堪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这种有着虾目蟹足,状如蜈蚣的海味,学名管站,也叫琴虾 ,在不同地域有着五花八门的别称,如虾爬子、爬虾、虾虎、濑尿虾、撒尿虾等 。虾姑的躯体平扁,头胸甲短,胸节外露且能曲折,当它在海底悠然爬行或敏捷游动时,模样煞是可爱。汕尾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,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虾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。每当清晨,阳光洒在海面上,渔民们便驾驶着渔船,驶向那片湛蓝,撒下希望的渔网。收网时,活蹦乱跳的虾姑在网中闪烁着生命的光泽,仿佛是大海给予人们最慷慨的馈赠。
在汕尾,虾姑的吃法多种多样,油炸、清蒸、水煮,每一种做法都能展现出虾姑独特的风味。然而,最具特色的当属生腌虾姑,这道美食堪称汕尾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被外地人称为 “潮汕毒药”,意为一吃就上瘾,难以抗拒。制作生腌虾姑,首先要挑选鲜活、肉质饱满的虾姑,最好是带有虾膏的,这样腌制出来的虾姑口感更加丰富。将虾姑用清水冲洗干净,用剪刀小心地剪去边上的边边角角,再用纯净水浸泡洗净,这一步十分关键,处理得当可以避免虾姑在腌制过程中发黑。准备好蒜、姜、辣椒、香菜等配料,将它们切碎备用。在碗中倒入酱油、醋、盐,加入凉白开,搅拌均匀,制成腌料。把洗净的虾姑整齐地铺在另一个碗中,缓缓倒入腌料,确保每一只虾姑都能充分浸泡在料汁里。最后,用保鲜膜将碗口封好,放入冰箱冷藏腌制 3 小时左右 。
经过腌制的虾姑,虾肉变得晶莹剔透,如同果冻一般,轻轻咬上一口,先是感受到虾肉的鲜嫩爽滑,紧接着,浓郁的料汁味道在口中散开,咸、鲜、辣、香相互交融,刺激着味蕾,让人欲罢不能。虾膏部分则更加醇厚浓郁,细腻的口感带着独特的鲜香,那滋味,仿佛将整个大海的鲜美都浓缩在了这小小的虾姑之中。无论是作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,还是配着番薯粥当作主食,生腌虾姑都能给人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味觉盛宴,让人深深陶醉在汕尾的美食文化之中 。
在汕尾的小吃世界里,菜粿宛如一位温婉的邻家姑娘,散发着质朴而迷人的魅力。它以软糯的外皮和丰富多样的馅料,成为了汕尾人餐桌上的常客,也是游子们心中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 。
制作菜粿,首先要制作那软糯 Q 弹的粿皮。选用新鲜的粘米粉和糯米粉,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。将混合好的粉倒入滚烫的开水中,快速搅拌,让米粉充分吸收水分,形成一个柔软的面团。这一步需要掌握好水的温度和粉的比例,水温过高,面团会过于软烂,难以成型;水温过低,面团则会过硬,口感不佳。搅拌均匀后,将面团放在案板上,用力揉搓,使其更加光滑有韧性。揉搓的过程就像是在与面团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,感受着它的变化,直到面团变得细腻柔软,仿佛一块温润的美玉 。
菜粿的馅料堪称一场食材的盛宴,充满了田园的鲜香。将白萝卜、椰菜、沙葛等蔬菜洗净切丝,再准备好肉丁、鱿脯、虾干、花生仁等食材。先将花生仁炒熟,去皮后碾碎,增添独特的香味。接着,把鱿脯、虾干泡发后切成小块,放入热油锅中煸炒出香味。再将肉丁倒入锅中,翻炒至变色。随后,依次加入蔬菜丝,不断翻炒,让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。加入适量的盐、生抽、蚝油等调味料,根据个人口味还可以加入一些大地鱼粉,增添鲜美的味道。翻炒均匀后,馅料就制作完成了 。此时,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香气,让人垂涎欲滴 。
制作菜粿时,从揉好的面团上揪下一小团,搓成圆形,再用手掌轻轻压扁,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、边缘薄的圆形粿坯。这需要一定的技巧,既要擀得均匀,又不能太薄,以免包馅料时破裂。取一勺馅料放在粿坯中央,将粿坯对折,边缘捏紧,再用手指将边缘捏出漂亮的花纹,一个菜粿就包好了。这些花纹不仅美观,还能起到密封的作用,防止馅料漏出。包好的菜粿整齐地排列在蒸笼上,放入蒸锅中,用猛火蒸 15 分钟左右。蒸制的时间要掌握好,时间过短,菜粿不熟;时间过长,菜粿会过于软烂,失去口感 。
蒸熟后的菜粿,粿皮变得晶莹剔透,隐约可见里面的馅料。轻轻咬上一口,粿皮的软糯和馅料的鲜美瞬间在口中绽放。蔬菜的清甜、肉丁的醇厚、鱿脯和虾干的鲜美以及花生仁的香脆,相互交织,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味道。菜粿的吃法多样,可以直接食用,品尝它最原始的味道;也可以蘸上一些酱油、醋或辣椒油,增添不同的风味;还可以将菜粿放入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,外皮变得酥脆,内里依旧软糯,别有一番风味 。
在汕尾陆河县,有一种传承千年的独特饮品 —— 陆河油茶,它不仅是当地人钟爱的美食,更是陆河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。陆河油茶的原料丰富多样,充满了大自然的馈赠。茶叶是油茶的核心,通常选用当地新鲜采摘的绿茶,其清新的茶香为油茶奠定了基础风味 。花生和芝麻则为油茶增添了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,花生的香脆、芝麻的细腻,与茶叶相互交融,形成独特的风味组合 。此外,各种新鲜野菜也是陆河油茶不可或缺的原料,鲜艾叶、软樟叶、紫苏、珍珠菜等,这些野菜各具特色,有的散发着独特的清香,有的带有微微的苦味,它们的加入,让油茶的口感更加丰富,也赋予了油茶一定的养生功效 。
制作陆河油茶的过程,就像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,充满了仪式感 。首先,将茶叶、花生、芝麻以及各种野菜洗净备用。把野菜切碎,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的猪油和盐,用小火慢慢炒熟 。这一步需要耐心和细心,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,既要让野菜充分熟透,又不能炒焦,以免影响口感 。炒熟后的野菜散发出阵阵清香,让人垂涎欲滴 。接着,将炒熟的野菜放入擂钵中,加入茶叶、花生和芝麻,用擂棍顺着一个方向用力研磨 。擂棍一般选用香樟或油茶树等无毒木料制成,既能保证擂茶的天然纯正风味,又能在研磨过程中,让食材充分融合 。研磨时,要不断地转动擂棍,将食材研磨成细腻的茶泥 。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力气和技巧,也是制作陆河油茶的关键环节 。随着研磨的进行,茶泥的香气逐渐散发出来,混合着野菜的清香、茶叶的清新、花生的香脆和芝麻的醇厚,让人陶醉其中 。最后,将研磨好的茶泥倒入碗中,用滚烫的开水冲泡,边冲边搅拌,让茶泥充分溶解在开水中 。一碗香气四溢、色泽诱人的陆河油茶就制作完成了 。此时的油茶,呈现出浓郁的绿色,散发着独特的香气,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一口 。
品尝陆河油茶时,那种独特的口感令人难以忘怀 。入口时,先是感受到茶叶的清新和苦味,接着是花生和芝麻的浓郁香气,随后各种野菜的味道逐渐在口中散开,清香、微苦、甘甜相互交织,形成一种复杂而美妙的口感 。油茶的口感醇厚顺滑,入喉后,口中还留有余香,让人回味无穷 。陆河油茶不仅口感独特,还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 。据中医验证,它具有生津止渴、防风祛寒、开胃健脾、清热解毒、清肝明目、润肤美容、延年益寿等功效 。在陆河,人们劳作后喝上几碗油茶,一天的辛苦便烟消云散;客人远道而来,喝碗油茶能提神醒脑、充饥益体 。油茶加上米饭,已成为陆河人每天中午的主食 。
在汕尾的美食地图中,甲子鱼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。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小吃,更是甲子镇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象征 。据《潮州菜的根与史》记载,南宋末年,宋帝昺与陆秀夫败退到陆丰市甲子镇待渡时,被当地义军捉住 。得知是大宋百姓后,宋帝昺道出身份,义军首领郑复翁连忙让妻子巧姑做当地名肴 “鱼丸” 款待 。饥肠辘辘的宋帝昺品尝后,觉得鲜美无比,声称 “甲子鱼丸” 有救驾之功,此后,甲子鱼丸便被视为名菜之首 。
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,甲子鱼丸制作技艺愈发精湛,其独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深受人们喜爱 。漫步在陆丰甲子镇的街头,大大小小的鱼丸店数不胜数,从步履蹒跚的老人,到牙牙学语的小孩,都对甲子鱼丸情有独钟 。对于出门在外的甲子人来说,甲子鱼丸更是他们心中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,是一份浓浓的思乡情怀 。
甲子鱼丸之所以如此美味,离不开其严格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工艺 。制作甲子鱼丸,首选那哥鱼,这种肉质鲜美且富有弹性的海鱼,是成就鱼丸绝佳口感的关键 。此外,白姑鱼、龙舌鱼、马鲛鱼和鳗鱼等优质鱼类也可用于制作 。所有用于制作鱼丸的鱼类,均需经过严格挑选,必须是新鲜的海鱼,且不能是冰、冻的,以确保鱼肉的高品质和纯正味道 。
制作时,首先要将选好的鱼进行彻底清洗,去鳞、去头、剖肚去除内脏,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耐心与细致的手工操作,以保证鱼肉的洁净与纯净 。接着,将处理好的鱼肉通过机器进行肉骨分离,随后放入搅肉机中,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盐和味精,进行反复搅拌 。这一步至关重要,搅拌至鱼茸起胶状,且能在手中不易坠落,需要师傅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手感来判断 。最后,便是挤丸成型的步骤,挤捻鱼丸时,鱼丸大小适中,圆滑为宜,一般是一只手捻,另一只手用汤匙蘸水将挤捻出来的鱼丸刮后放入盆里 。
煮鱼丸也有独特的技巧,传统做法是将生鱼丸倒入盛满水的锅里,然后煮沸、捞起,放入水里 “过冷” 。如今,有些老手艺人会反复加冷水煮沸五次,这样处理后的鱼丸口感更富有弹力 。出锅后的鱼丸,色泽洁白晶亮,如珍珠般诱人 。食用时,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一小勺盐、一小勺猪油葱花、一小撮芹菜末儿或一小片紫菜,再浇上鲜美的汤汁 。一口咬下去,鱼丸的弹性十足,先是感受到外层的爽滑,接着是内里鱼肉的鲜嫩,伴随着浓郁的鲜香在口中散开,那滋味,仿佛将大海的鲜美都浓缩在了这小小的鱼丸之中 ,汤汁荤香不腻,让人回味无穷 。
在汕尾的美食家族中,海丰小米宛如一位灵动的精灵,以其小巧玲珑的身姿和独特的风味,俘获了无数食客的心 。海丰小米,其实就是番薯粉饺,因其外形与穗港茶点 “烧卖” 有几分相似,在白话发音上也有渊源,故而得名 。它形如虾饺弯梳形,表皮晶莹剔透,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,透过外皮,能隐约看到里面鲜嫩多汁的肉馅,让人未品其味,便已垂涎三尺 。
制作海丰小米,可谓是一场匠心独运的美食创作。首先是制作那薄而软的番薯粉皮,这可是个技术活 。选用上等的番薯粉,将滚烫的开水缓缓倒入其中,边倒边用筷子快速搅拌,直至搅成面絮状 。接着,下手揉成面团,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力气和技巧,要让面团充分吸收水分,变得柔软有韧性 。揉好的面团就像一块温润的美玉,散发着淡淡的光泽 。揉成面团后,将其搓成细长条,再切成一个个小剂子,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、边缘薄的圆形饺子皮 。这擀皮的功夫也不容小觑,既要擀得薄厚均匀,又要保证饺子皮有足够的韧性,以免包馅时破裂 。
海丰小米的灵魂 —— 肉馅,同样大有讲究 。精选新鲜的五花肉,肥瘦相间,这样的肉馅口感最佳 。将五花肉剁成细腻的肉糜,加入适量的大地鱼粉、盐、糖、生抽、蚝油等调味料,顺着一个方向搅拌,让调味料充分融入肉糜中 。搅拌的过程中,肉糜逐渐变得黏稠,富有弹性,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。为了让肉馅更加鲜美,还可以加入一些葱花、姜末等提味 。此时的肉馅,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,等待着被包裹在晶莹的外皮中 。
包小米时,取一张擀好的饺子皮,放在手心,挖一勺调好的肉馅放在饺子皮中央 。然后,将饺子皮对折,轻轻捏合边缘,使其成为一个半月形 。接着,用手指将边缘捏出细密的褶皱,就像给小米穿上了一件精美的花边裙 。这些褶皱不仅美观,还能让小米在蒸制过程中更好地锁住水分和香气 。包好的小米排列在蒸笼上,就像一群等待检阅的小士兵,整齐而又可爱 。
将蒸笼放入蒸锅中,用大火蒸 10 分钟左右 。蒸制的时间要掌握得恰到好处,时间过短,小米不熟;时间过长,小米的外皮会变得软烂,失去弹性 。当蒸笼中冒出腾腾热气,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时,小米就蒸好了 。打开蒸笼,一股热气扑面而来,一颗颗饱满而晶莹的小米如黑珍珠般,散发着迷人的光泽,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。
海丰小米的标配蘸料是蚝油,两者堪称绝配 。用牙签挑起一个热气腾腾的小米,轻轻蘸上一点蚝油,放入口中轻轻一咬,首先感受到的是那薄而软的外皮,QQ 弹弹的口感,仿佛在舌尖上跳舞 。接着,肉馅的鲜美瞬间在口中绽放,五花肉的醇厚、大地鱼粉的鲜香以及各种调味料的完美融合,让人陶醉其中 。蚝油的加入,更是为小米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鲜味,使原本就美味的小米升华到了极致 。一口一个,根本停不下来,让人回味无穷 。
在汕尾陆丰市碣石镇的街头巷尾,有一种独具特色的小吃 —— 碣石麦鸽,它就像一颗隐藏在市井中的璀璨明珠,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。碣石麦鸽其实就是薄饼的一种独特变体,因外形小巧可爱,宛如展翅的白鸽,故而得名 。它承载着碣石人的童年记忆,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尝 。
制作碣石麦鸽,面粉是关键的原料之一 。选用优质的小麦面粉,这种面粉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,能够制作出薄而柔软的饼皮 。将面粉倒入盆中,加入适量的温水,用筷子搅拌成絮状,再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 。揉面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力气,要让面团充分吸收水分,形成紧密的面筋网络,这样制作出来的饼皮才会有韧性 。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,静置醒发一段时间,让面团更加松弛,便于后续的操作 。
馅料的制作同样讲究,分为甜咸两种口味,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 。咸馅的原料丰富多样,有猪肉、虾、鱿鱼、鸡蛋、豆芽、菜脯等 。将猪肉切成小丁,放入锅中煸炒至变色,加入适量的盐、生抽、料酒等调味料,翻炒均匀 。虾和鱿鱼洗净,切成小块,放入锅中炒熟 。鸡蛋打入碗中,搅拌均匀,倒入锅中炒熟,用铲子划散 。豆芽洗净,掐去两端,菜脯切成小丁 。将炒好的猪肉、虾、鱿鱼、鸡蛋和豆芽、菜脯混合在一起,加入适量的盐、胡椒粉、鸡精等调味料,搅拌均匀,咸馅就制作完成了 。此时的馅料,各种食材的香味相互交融,让人垂涎欲滴 。
甜馅则以赤砂糖、花生、芝麻等为主要原料 。将花生放入烤箱中烤熟,取出晾凉后去皮,用擀面杖擀碎 。芝麻放入锅中炒熟,炒出香味 。赤砂糖放入碗中备用 。将擀碎的花生和炒熟的芝麻混合在一起,加入适量的赤砂糖,搅拌均匀,甜馅就做好了 。甜馅的口感香甜浓郁,花生的香脆、芝麻的醇厚和赤砂糖的甜蜜相互交织,让人回味无穷 。
制作麦鸽时,将醒发好的面团搓成细长条,切成一个个小剂子 。将小剂子擀成薄而圆的饼皮,直径大约是普通薄饼的三分之一 。这擀皮的功夫可不简单,需要师傅手法娴熟,用力均匀,才能擀出薄厚一致的饼皮 。取一张饼皮,放入适量的馅料 。如果是咸馅,将馅料均匀地铺在饼皮上;如果是甜馅,先铺上一层赤砂糖,再撒上一层花生碎和芝麻 。然后将饼皮对折,边缘捏紧,防止馅料漏出 。用手将边缘捏出漂亮的花纹,一个麦鸽就包好了 。这些花纹不仅美观,还能增加麦鸽的密封性,让馅料更加入味 。
将包好的麦鸽放入平底锅中,用小火慢慢煎制 。在煎制的过程中,要不断地翻面,让麦鸽受热均匀,以免煎糊 。煎至两面金黄,外皮酥脆,麦鸽就煎好了 。刚出锅的麦鸽,香气扑鼻,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一口 。咬上一口,首先感受到的是外皮的酥脆,“咔嚓” 一声,仿佛奏响了一曲美食的乐章 。接着,咸馅的鲜美或甜馅的香甜在口中散开,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,刺激着味蕾,让人陶醉其中 。无论是作为早餐、下午茶还是夜宵,碣石麦鸽都是绝佳的选择,它那独特的风味,让人吃了还想吃,回味无穷 。
在汕尾陆河县,有一种水果宛如大自然洒下的精灵,那便是陆河青梅。陆河县地处广东省东部,属丘陵低山地区,地势东北高、西南低 。这里的青梅生长园地地势开阔、通风透气、冷空气不易积聚,早春无大风害,土层深厚、日照充足、土壤偏酸、有机物质含量较高、排灌水良好,为青梅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。加上陆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、光照充足,平均气温 21.5℃,年均降雨量 2187mm,日照时数 2138 小时,无霜期 350 天以上,在 10 月 —11 月青梅落叶休眠期、雄蕊和雌蕊分化期有足够的低温和干燥,12 月下旬 —1 月中旬青梅盛花期有均温 10℃—15℃的晴朗天气,2 月 —4 月果实发育期日照充足,气温变化不剧烈,特别适宜青梅的种植 。
每年 3 月底 4 月初,是陆河青梅成熟的季节 。漫山遍野的青梅树挂满了果实,宛如一颗颗翠绿的宝石,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。果农们穿梭在梅林间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熟练地将一颗颗饱满的青梅采摘下来,一筐筐的青梅承载着他们一年的辛勤与希望 。陆河青梅果实富含多种有机酸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,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,是很好的生理性碱性天然食品 。其品种主要有青竹梅、白粉梅、黄梅等 ,果大、肉厚、酸度高,肉质细脆、外皮光滑、圆形端正、肉多核小 。
刚采摘下来的陆河青梅,口感清脆酸爽,那股子酸味,如同夏日里的一阵凉风,瞬间唤醒味蕾 。不过,青梅的吃法可不止直接食用这一种,聪明智慧的陆河人将青梅的美味发挥到了极致 。他们会将青梅洗净后摘掉果蒂晾干,放入玻璃容器内,按照酒:梅子:糖 1 :1: 0.5/0.6 的黄金比例加入冰糖,倒入白酒,密封好后放置 3 个月,便可酿出一壶香醇的青梅酒 。抿上一口青梅酒,那酸甜的滋味在口中散开,仿佛将整个春天的美好都融入其中,让人陶醉不已 。也有人会选择腌一瓶咸梅,将盐水浸泡后的青梅晾干,准备一个消毒干燥处理后的密封容器,按照梅子:盐 2 : 1.5 的黄金比例铺一层青梅撒一层盐,密封好后隔一段时间晃一晃,4 个月后即可食用 。咸梅可用来蒸鱼,能去腥提鲜,也可用来炖肉,化解油腻 。还有人喜欢熬一罐酸梅酱,将盐水浸泡后的青梅倒进锅中的冷水,放盐后大火煮至沸腾,再转小火煮 5 分钟,待青梅煮成 “黄梅” 后捞出放进冷水里冷却,将冷却的梅子沥干水、去掉果核,把果肉捣成泥后和糖一起倒进锅里,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,待果肉熬稠后便可以出锅 。号称 “东方蜜饯” 的酸梅酱,搭配 “西方奶酪” 抹在面包上,能开启美味的一天 。
在汕尾陆丰市东海镇,有一种水果宛如大自然的馈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那便是陆丰东海柚 。它外形圆润饱满,犹如一个可爱的胖娃娃,身着金黄色的外衣,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疙瘩,摸上去有些粗糙,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的亲切感 。个头较大,一般单个重量在 1 - 2 千克左右,沉甸甸的,拿在手中,仿佛握住了一份满满的幸福 。
当你轻轻剥开陆丰东海柚的外皮,一股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,瞬间弥漫在空气中,让人陶醉其中 。那浓郁的果香,带着一丝淡淡的甜味,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一曲美妙乐章 。剥开外皮,里面是一层白色的海绵状物质,它紧紧地包裹着果肉,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,守护着里面的美味 。将这层白色物质小心地去除,便能看到一瓣瓣饱满的果肉,它们紧紧地簇拥在一起,宛如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 。每瓣果肉都被一层薄薄的膜包裹着,轻轻撕开这层膜,晶莹剔透的果肉便展现在眼前,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,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。
陆丰东海柚的口感堪称一绝 。咬上一口,果肉饱满多汁,仿佛在口中绽放出一场甜蜜的烟花秀 。果汁四溢,那酸甜适中的味道,恰到好处地刺激着味蕾,让人欲罢不能 。先是感受到一股清甜的滋味,如同春日里的暖阳,温暖而舒适;接着,一丝淡淡的酸味悄然袭来,为这份甜蜜增添了一份清新的层次感,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,带来一丝清爽 。果肉的质地细腻柔软,轻轻咀嚼,便能感受到它的鲜嫩多汁,那种美妙的口感,让人回味无穷 。
在汕尾陆河县,有一种传承千年的独特饮品 —— 陆河客家擂茶,它宛如一首古老的歌谣,诉说着客家人的历史与文化,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。
制作陆河客家擂茶,离不开一套独特的工具,擂钵和擂棍便是其中的主角 。擂钵为陶制圆形牙钵,直径约 1.5 市尺,也有 1 市尺的小擂 。其内壁四周布满错落有致的罗纹,这些罗纹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着古人的智慧,它们能在擂棍的研磨下,让食材更好地融合,释放出独特的风味 。擂棍长约 2 - 3 尺,多选用元樟木、山苍树或油茶树制成 。这些木材质地坚硬,纹理细腻,不仅能保证擂茶的天然纯正风味,还能在研磨过程中,为擂茶增添一丝淡淡的木香 。用这些木材制成的擂棍,在擂茶时能更好地发力,将食材研磨得更加细腻 。而其他杂木则不能作为擂棍,若使用了,擂出的茶会含有异味,不堪入口 。除了擂钵和擂棍,有时还会用到竹片编成的捞滤碎渣的捞瓢,它能将擂茶中的碎渣捞出,使擂茶的口感更加顺滑 。
制作擂茶时,首先要精心挑选食材 。茶叶是擂茶的灵魂,一般选用当地新鲜采摘的绿茶,其清新的茶香为擂茶奠定了基础风味 。花生和芝麻则为擂茶增添了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,花生的香脆、芝麻的细腻,与茶叶相互交融,形成独特的风味组合 。此外,还会加入各种新鲜野菜,鲜艾叶、软樟叶、紫苏、珍珠菜等 。这些野菜各具特色,有的散发着独特的清香,有的带有微微的苦味,它们的加入,让擂茶的口感更加丰富,也赋予了擂茶一定的养生功效 。将这些食材洗净备用,一场与自然的美味邂逅即将开始 。
制作过程充满了仪式感 。先将茶叶、芝麻放入擂钵内,用擂棍顺着内壁有规律地旋磨 。擂棍与擂钵内壁的罗纹相互摩擦,发出清脆的声响,仿佛是一首美妙的音乐 。随着擂棍的旋转,茶叶和芝麻逐渐被研磨成粉末,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。接着,加入花生仁继续旋磨,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注入少许冷开水,让食材更好地融合 。擂棍沿着内壁有节奏地旋转,将花生仁也研磨成细腻的颗粒,与茶叶和芝麻的粉末充分混合 。随着研磨的进行,食材逐渐变成糊状,这就是客家人所称的 “茶泥” 或 “擂茶脚子” 。此时的茶泥,香气扑鼻,让人垂涎欲滴 。最后,冲入滚烫的开水,适当搅拌,让茶泥与开水充分融合 。瞬间,一股浓郁的茶香弥漫开来,一碗香气袭人的陆河客家擂茶就制作完成了 。
陆河客家擂茶不仅是一种饮品,更是一种社交方式,承载着客家人的热情与好客 。如果到客属家庭作客,主人接待你的首先是一钵 “客家擂茶” 。当你接过一碗香气袭人的擂茶后,主人便也陪着你边饮边聊,让你慢慢品尝擂茶的甘醇、清香 。再饮几口,令你神情怡悦,满口生津、爽口无比 。在陆河,人们劳作后喝上几碗擂茶,一天的辛苦便烟消云散;客人远道而来,喝碗擂茶能提神醒脑、充饥益体 。擂茶加上米饭,已成为陆河人每天中午的主食 。每年正月初七,是陆河人特定的 “开茶日”,每户都要在这天中午备七种菜擂茶,叫做 “七样菜茶” 。关于 “七样菜茶”,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:相传一年正月初七日,七仙女趁春光明媚之机结伴来凡间,在陆河东坑富洋垅埔子里一农家菜园采青,待仙飞走后,人们仔细察看,发现七仙女所采摘的蔬菜为红生菜、芹菜、芥兰菜,还有葱、蒜、芫荽、荷兰豆、豌豆七种,从此人们依样画葫芦,一直沿袭下来,以这七种蔬菜为原料或伴加佐料炒成一道菜就茶当餐 。有的则干脆将七种蔬菜加新起锅猪油渣一块炒熟进行研擂,制成香喷喷的油茶 。后来便形成了正月初七吃七样菜茶的初七 “开茶节” 。
汕尾的这十大小吃,每一种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,是汕尾人生活的缩影,也是游客了解汕尾的一扇窗口 。它们不仅仅是美食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一种文化的传承 。
无论是薄饼的百变滋味,还是虾姑的大海馈赠;无论是菜粿的软糯鲜香,还是陆河油茶的醇厚自然;无论是甲子鱼丸的弹牙爽口,还是海丰小米的晶莹剔透;无论是碣石麦鸽的香酥独特,还是陆河青梅的酸甜清新;无论是陆丰东海柚的甜蜜诱惑,还是陆河客家擂茶的独特韵味,都让人回味无穷,难以忘怀 。
如果你是一个美食爱好者,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汕尾这些美味的小吃 。来汕尾吧,漫步在街头巷尾,寻找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小吃摊,品尝地道的汕尾味道 。让这些小吃带你领略汕尾的风土人情,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。相信你一定会被汕尾的美食所征服,留下一段美好的味蕾记忆 。